title
left right
point

著  作

標題/將心歸我﹕ 從登山寶訓看北美華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     編號/6     公布時間/Sun Apr 8 13:06:02 2012
發佈人林慈信     相關網址http://

將你的心歸我﹕
從登山寶訓看北美華人基督徒的生活方式

  有數不清的華人信徒,是在留學期間找到生命的主、或再度委身給基督的。在北美求學的這段日子,不啻從某一文化(也許是亞洲文化、也許是美洲的華人群居文化)進入北美校園五花八門的“沙拉冷盤”文化。這些莘莘學子因為在高等學府的學習生活,心態上自然較能接受新的思想,因此也較願嘗試別的文化。也許是某某基督徒友人帶他們到當地的中文查經班,他們在其中得到了所謂“信心的證據”;或在退修會經歷了轉捩點、決志信主或得到復興;多多少少學了些查經班的優、缺點;也在這團契中找到了避風港,不致因世俗人文思想的狂流和未信友人對福音的譏嘲而動搖。在念書的這幾年,也接觸了教會(多半是當地的華人教會),然而教會卻非理想中的教會、甚至可說未能為他們提供實際的幫助,只知灌輸中國式的價值觀,教會活動又往往在他們夠忙的生活中另加壓力。

  好了,終於熬到畢業了。找工作、找新公寓、也許找輛新車,他們安定下來了。怎樣的一種安定呢?身為信耶穌的專業人士,往往不能按聖經來剖析自己的生活方式及專業。習慣了學生式中文查經班的作風,進入現實世界時,往往無所適從、靈性也受了影響。較有心的,就成為當地華人教會的中堅分子,忙於各種事奉。在這些過渡期,不知怎的,原先那股願意接納新思想、新文化的態度、願意順服在神話語中的心情,漸漸消失了。變得世故起來……至少,我們體會出這世界遠比想像的複雜。“人在江湖、身不由己”,這句成語提醒了我們:外面這真實的世界真是險惡啊!

  在這樣的世界上,要作耶穌基督的門徒,到底是什麼意思?要活出門徒的樣式實在很難,因為外面身上扛了許多的“包袱”。但是,答案實在並不複雜,只要我們用嶄新的眼光來看耶穌對他門徒的要求。在登山寶訓,主耶穌、榮耀的王告訴門徒如何活出“國度的生活”。從這段資訊,我們要取出幾個原則,來用在華人,已就業的基督徒身上。

登山寶訓的結構:將你的心歸我

  登山寶訓是同時說給門徒(緊緊跟隨耶穌、與主生活在一起的人)和隔著一段距離來聽耶穌講道的眾人聽的(太五1~2)。換句話說,主耶穌有意教導熱心事主,和教會裡的“掛名基督徒”如何過基督化的生活。

  我們把登山寶訓的大綱整理如下:

  1. 相關人物:耶穌、門徒和眾人(五1~2)。
  2. 開宗明義:我們的心是怎樣的(五3~10)?
  3. 門徒所領受的呼召:成為鹽和光、在世上受逼迫(五11~16)。
  4. 門徒的生活準則:神的律法(五17~48)。
  5. 門徒與神同行:施捨、禱告和禁食(六1~18)。
  6. 門徒的生活方式:先後次序、計畫和供應(六19~34)。
  7. 門徒面臨的挑戰:基督化生活是有價值的、少有人願投入的、且常見假冒之輩;但是,神卻聽我們的祈求(七1~23)。
  8. 回到第一件事:我們的心是否順服(七24~27)?
  9. 結果:權柄引來稀奇(七28~29)。

  從這大綱可以看出,最要緊的是心。耶穌一開始就說,知道自己靈裡貧窮的人,是最有福的人,因為天上國度的子民,都是知道自己靈裡不足的人(五3)。知道自己靈裡貧乏的人,接著會為自己的罪而悔痛(五4)、在溫柔謙卑裡降服於神(五5),並在神的公義正直下饑渴慕 義(五6)。因此,耶穌對門徒最大的

要求,就是他們的心。

  當聖經講到心時,不是指某方面,雖然靈是和魂,體相對的,或有別的,彼此之間卻不能分割。耶穌要我們完完全全臣服在他面前,我們若想跟隨他,就得全人到他面前來。

  華裔基督徒專業人士,得好好自我省察。我有沒有失去對神單純信靠、順服的心呢?我的生命中是否已塞滿了工作、經濟計畫和物質,因此不再體察到我自己在靈性上有多貧乏?凡是夠聰明的人,都會聽到天父伸手招呼:我兒,要將你的心歸我。

我的心如何?(四福的實際應用)

  讓我們扼要地看看登山寶訓的最前面四節,也就是八福的前四福,並應用在華人基督徒的專業生活中。

 一、虛心的人有福 了

  天國的子民(也就是說,服在耶穌權下,像門徒一樣跟隨他的人)心裡明白,在靈性方面,他們是一無所有的。我們沒有任何東西拿得出來。在神面前,我們一無是處,生命中一無良善。我們在靈性上是赤貧的。

  我們當中有許多人,雖已明白我們的可憐光景,卻仍需靜下來傾聽。我們太忙了,忙得沒有時間去聽聖經和聖靈要對我們說的話。我們得敞開我們的心,才能回到基督的身上。也許可以安排一整天的週末靜修,安靜在神面前默想。回想你這一生經歷的每一階段,看看神怎樣領你到基督面前,怎樣在每個階段豐厚地祝福你。讀讀詩篇,為神的聖潔和恩惠而讚美他。為神在你生命中所成就的感謝他。想想你的現況:耶穌是否在你一切所行的事上掌有主權?這些自省應能驅使我們在神面前承認:“我是窮得可憐,一無所有。”

  我們當中另有一些人,得費力老實看清我們自己在靈性上的需要。我們不妨找個基督徒、彼此分享自己目前的靈性狀況,並互相幫補。然後,用更新過的心,在神所賜的各種途徑中力求靈性的增長:神的話語、禱告、敬拜、團契、聖餐。按周、按月一起分享心得,務必肯定我們在神面前是完全誠實的。

  我們只有誠實,才能看清自己在靈性上的缺乏。我們得敏感傾聽神要跟我們說的話。我們得承認,不管我們看起來怎樣,我們需要主耶穌。

 二、哀慟的人有福了

  人生不易。我們在工作場所、家裡、教會裡,都會遇見困難。公司裡,我們稱之為“爭權奪利”。教會裡,牧師和執事之間不能彼此瞭解,我們說是“意見不合”。家裡,夫妻之間不能和睦相處,因為他們“合不來”。美國土生華人和海外出生的華人之間,則是“文化差異”。

  當然,這些形容詞都有助於我們明白個中道理。但用心分析一切政治上、人際關係上和文化上的問題時,我們不得不正視另一因素:一切問題的根源在於罪。我們所面對的問題,有些出在作風不同,但更多問題卻是出於罪。我們若不肯到神面前,為我們的忤逆、硬心和自以為是而哀慟!我們 就不得重享在基督裡的有能力、有喜樂的生活。

  我們活在一個極庸俗的世界。帶罪的念頭不斷進入我們腦海。即使在教會裡,我們也往往忙著各種事工和組織各種委員會,顧不到悔改。主耶穌應許了,只要我們到他那裡,就可得到活水。聖經告訴我們有一種悔改方式是妥當的,另外也有一種不妥當的悔改方式(林後七10)。妥當的悔改是:(1)承認我們是背叛了神,我們表現得好像可以自己掌管生命的終局。(2)為我們所犯的罪憂愁、傷心,並且恨惡這些罪。(3)轉離我們的罪,並決心從此活在順服中。(4)相信耶穌已在十字架上為這一個個的罪付了贖價。然後,我們去向新的一天、新的人際關係及新的作息表,每天都可以是全新的一天。我們不需帶著舊日的包袱。事業上的壓力(那些“江”、“湖”的重量)已經足夠我們天天去背負了(一天自有一天的難處-太六34)!

 三、溫柔的人有福了

  我們在一個競爭激烈的世界生活,在高度競爭的環境裡工作。身為中國人,我們被師長拿禮、義、廉、恥來教養。我們應該不誇耀自己的成就,對人禮讓三分。但在北美,你若要出人頭地,好像得捧捧自己似的。年輕時、在美國出生的中國 人,在這方面就沒什麼問題。他們在課堂侃侃而談、畢了業能找到最好的工作、在事業上不斷前進、表現出眾。對這些,聖經是怎麼說的?基督徒是不是一定得柔和謙卑、以致遭人排擠?

  有些學者認為這裡的“溫柔”,是和舊約的“窮困”有關的。神以恩慈、柔和的態度來對待他的子民。而這些窮苦的人,只能投靠神,因此他們被形容為溫柔謙卑的人。如果我們知道我們在這世上一無所有,我們就會轉向神-而神應許這樣的人、必得永遠的基業。

  我們為何在工作上力求表現?為何求取事業、金錢上的種種目標?在我們求好、求全的過程裡,我們常不常想到我們自己在心靈上的需要?常不常想到我們周遭的人的需要?我們是不是只求達到目的、而忘記了別人的需要?我們有多願意成為別人隨時的幫助,而暫且把自己的需要放在一邊?溫柔謙卑的人有福了:那些知道神掌管一切、且知道神要賜產業給那些在神面前謙卑的人有福了。我們如何作個柔和卑微的人呢?主耶穌是最好的榜樣。

 四、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

  如果我們真知道我們靈裡貧乏,我們就會渴望得飽足。肚子餓的人知道他們需要食物,因此他們去找吃的。口渴的人會跑到有水的地方去。我們在神面前的渴求,也是類似這樣。

  我們可以用管理學的講法來看。在工作時,我們講究目標、先後次序和計畫。管理的主要內容是這些。我們為我們的經濟、事業成就、產業(車子、房子等)和我們的家庭(孩子的大學教育、學中文、鋼琴、運動和芭蕾舞等等)設定目標。我們為自己與神的同行、為我們的心、定下了什麼目標呢?

  對於許多奔逐事業的人來說,個人靈修(安靜時間)似乎沒啥道理。也許,我們都已經是碩士、博士了,禱告和讀經好像是在屬靈的幼稚園裡作的事。這些基本的基督徒生活要則,我們卻自認已有資格豁免。

  不管牧師、長執們如何提醒我們靈修的重要,若我們沒有看見我們自己的需要,是絕不會真去作到的。只有餓了,才會吃;渴了,才會喝。神有時會容許困境(一件傷心事、一個悲劇、一場權利鬥爭、一個死結)臨到我們,讓我們再回到他身邊。幸好,我們當中有許多人,神都沒有任憑我們到難以收拾的地步。神常用一篇講道、一本書、一個朋友來提醒我們:人生還有更基本的需要-我們需要回到神面前、敬拜他、降服於他並學習像他。

  此乃事關人生目標、先後次序及計畫的。

結論

  你今年幾歲?你能不能想像到你三十九歲時會如何?詩人告訴我們,我們一生的年日是七十或八十(詩九十10)。當你三十九歲時(其實不需要等到三十九歲),人生已過半。人生過了一半時,我們會過什麼樣的生活?那時我們的心會是怎樣的?詩人的禱求是:“求你指教我們怎樣數算自己日子,好叫我們得著智慧的心”(詩九十12)。

  基督化的生活並非只是一種個人的、隱秘的、關在壁櫥裡的“主耶穌和我”的關係。我們必須借著禱告、金錢奉獻、和具體的愛心、純潔的行動,來活出屬基督的生命來。這樣的生活,和先後次序的安排、收支計畫的擬定,都脫不了關係。但是,這些必須是從心裡發出的:一顆靈裡貧窮、饑渴至極、一顆奔向耶穌基督的心。聽,他在呼召:“人若渴了,可以到我這裡來喝。信我的人……從他腹中要流出活水的江河來”(約七37、38)。

 

 


 
附件:
發佈者來自

上一篇     下一篇     修改     回信息列表


回首頁